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毛盖图

有一种撤退叫胜利 有一种占领叫失败

 
 
 

日志

 
 

南方北方  

2012-08-24 14:23:49|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因为生长在北国,南国如诗如画的美景时常让我神往。看过了,醉过了,禁不住要做些散文诗词书画之类的抒发一下情感呢,但自知文笔实在是拙得很,屡屡动笔却似乎无法成文,也多亏了无以言表,真要把心中的慨叹涂抹出来,付之笔端,还不贻笑大方呢?还不糟蹋了南国的美轮美奂呢?我从小是个爱吃的人,虽不如作家莫言那样连废纸、墙皮都不放过,却是个对吃有些偏爱的角色。因此,我倒是觉得用舌尖上的感觉形容南国之美更容易些:清淡、新鲜、甜润、精致、细腻,和北方的浓重、咸涩、肥厚、油腻形成鲜明的对照。于是,一直以为,不知是饮食造就了人的性情,还是性格促成了一方人士饮食的风格。西北干燥,火辣辣的汉子热情得让人受不了;东北冷热两重天,北纬50°的爷们儿总是黑白分明;海派青年似乎不温不火,为人做事多了些含蓄,也更有分寸礼数一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谈不上哪方人士更好,哪方人士不好,用各有千秋来形容是再也恰当不过了。

因为生在北方,长在北方,对南方的人情处事多半不太适应,但其实不适应的是闷热潮湿的气候,白天看不到太多的太阳,晚上燥热的睡不好,也就做不得好梦。我从小就是个多梦的孩子(北方冬天夜长,时常能做一些长梦,竟然有时白天也余梦无穷),有时似在做些白日梦呢?记得青头小白菜的年龄,或许是觉睡的太多的缘故吧,成天迷迷糊糊的,母亲让把一条熨好的裤子给隔壁赵婶送去,我却端了盆喂猪的麦麸子去了赵婶家,遭到一顿嘲讽责骂时难免得的了;父亲和夏叔叔是老牌友,有一次让把一副扑克给夏叔叔送去,我却给人家跨了一筐卜留克,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久而久之,便落了个“小迷糊”的外号,但我却始终沉醉于冬日里的长梦,直至成年依然留恋。在那个没有电视,没有电影可看,甚至连小人书都鲜有一阅的年代,做梦或许是最甜美的事情,我想,冬眠的小熊能熬得过漫漫的长冬,多半是一个接一个的长梦在支撑着它。

不管怎样,南国虽美,却实在不是个可以做好梦的地方。

我不适应南国,更多的是语言交流方面的,尤其是广东和福建地区,虽说是人杰地灵,但三里一方言,五里一俚语的,若非是土生土长的人,一般与当地“土著”人沟通是很困难的。尤其到了闽南,同样一个县的人,说的话却区别较大,有时一座山两边的人碰面,外人听他们交谈像是法语和德语的对话,如鸡和鸭在套近乎。好在老祖宗发明的文字是个好东西,两千多年前虽然没有完全做到“字同音”,却做到了“书同文”,否则广东籍的张九龄之《感怀望月》大概只能靠粤人口口相传了;福建籍的理学大家朱熹留下的诗文著作甚丰,虽然仔细研读起来会发现字里行间多有闽语声母的痕迹,却因为留下的是以普通话为基础的文稿,而并没有影响华夏四方古今人士绵延千年的顶礼膜拜,但如果让我们亲耳聆听张九龄老先生用粤语朗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真是难以想象听着会产生怎样的反应呢。

南北气候的差异使然,买衣服也要讲究些经济学的,传统上,北方人更注重添置冬装,南方人重点置办夏装;北方人戴帽子注重取暖,南方人戴帽子侧重于遮阳防雨。同样是赤脚医生,南方钻研“香港脚”,北方精于医冻疮。毕竟现在的人们都讲究时尚了,不论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肚脐眼露在外面,裤腰带系在跨骨下面早已是屡见不鲜,然而,“美丽冻人”之装扮有时是不符合保健之道的。比基尼是个好东西,节省了布料,有点应和当下节能减耗的社会主题,又秀了身材,是否刺痛了别人的眼睛?要看你把它视为时尚还是视为伤风败俗了。但在我看来比基尼应该属于南方,北方还是秀一下“雪山飞狐”更有韵味一些。

为什么陕西关中自古英雄帝王州?为什么红色湖南闹革命?为什么江浙一带多美女?为什么天府之地多文豪?为什么有的地方多枭雄?为什么有的地方多圣人?这是个牵扯到地脉文化、历史渊源等诸多历史人文知识的复杂问题。但英国史学家巴尔克说得倒有几番道理,他说:有四个主要自然原因决定着人类的生活和命运,这就是土壤、气候、食物、地形……这个叫巴尔克的英国老头没在中国生活过,中国的事情他不一定有发言权,但我还是认同他的关于饮食是决定人的性格喜好的主要因素之一的观点。“三十里糕,四十里面”之说在中原地区流传已久,在俺看来,面是咋吃咋香,百吃不厌,糕吃着也不赖,但糕是米做的,吃了跑三十里地就饿得前心贴后背了,吃面才跑的来劲,吃了跑四十里地才刚刚觉得有点饿。最靠谱的面食要算陕西的锅盔和新疆的馕,都是死面做的饼子,出门时往怀里揣上几块,路上饿了就嚼上几口,再啃上一块咸菜干,偶尔饮上几大口烈酒,足可以走遍天涯海角也不觉着饿得慌。当然,一年四季这样吃下去,也就缺少了吃的创意,你看人家南方人,川菜、湘菜、粤菜,又是淮扬菜的,简直是百色千香,花样层出。北方人除了鲁菜,也就剩下大盹菜和大葱蘸大酱了。据说西安的羊肉泡馍好吃的很,大导演张艺谋是陕西人,山珍海味吃不惯,给碗羊肉泡馍便会竖起大拇指满意的说“美得很!”那年我在西安,慕名到“老孙家”吃了碗羊肉泡馍,觉得着实不怎么样,羊肉炖的稀巴烂,远不如蒙古人的手扒肉吃起来练牙口。甘肃的大盘鸡、羔羊肉也不敢恭维,除了量大,就没有感觉到特别的口感。南方人吃的精细,吃的有品位,但老鼠蛤蟆长虫都不放过,却实在让人看着就汗颜。

北方人到南方不习惯吃甜腻的食物,但不习惯是不习惯,还没有到味如嚼蜡的地步。其实最不习惯的是南方的戏曲,男人唱评弹,居然咿咿呀呀哼哼唧唧啊啊嗲嗲的,仿佛小鸟依人玉女撒娇。北方的京韵大鼓倒是鹏鹏锵锵咚咚铿铿的有些刚阳之气,不成想竟是大姑娘老太太在引吭高歌。秦腔是个好东西,深受陕西甘肃宁夏一带广大群众喜爱,但总觉得吼得有点过于吃力,唱者憋得满脸通红,青筋暴涨的,行外人听了往往会起一身鸡皮疙瘩。

其实南方的越剧和北方的京剧虽然演唱风格有所不同,还是有些异曲同工之妙的,依依呀呀嗯嗯啊啊的,甩起唱腔,扭起身段来,没些过硬的功底是难以征服戏迷的。不同的是越剧的特点是女人扮男人,京剧的特点是男人扮女人,这种反串中深奥的艺术内涵我不懂,只是觉得为什么不多花些精力让男人演得更像男人,这一点上似乎秦腔更让人震撼些;干嘛不让女人演得更像女人,像苏州评弹,女艺人伊伊哝哝的唱腔,听着让人骨头就要酥的。其实,除了戏曲,也许全世界各行当都有这种错位体现吧,要不然泰国的人妖怎么会那么出名?中国的太监怎么会不断地在各种古装片中装点门面呢?

天地玄黄,五谷杂粮,男人女人,南方北方。由于气候、饮食、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等综合原因,北方人和南方人确实是不一样。有人喜欢南方,有人喜欢北方,喜欢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不喜欢的也不一定就是不好的,更何况现在世界都是地球村了,黑头发的和黄头发的都在搭肩搂背,黑眼睛的和蓝眼睛的都在眉来眼去,都是地球人,还谈什么北方人南方人?只要是好人,北方人南方人又有什么两样?如果是坏人,北方人南方人还不都是一样。而对于我,宁愿在北方哼着京曲入梦,听着昆曲喝茶,仅此而已。

  评论这张
 
阅读(111)|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